一、以政治建设为“统领”,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会高质量发展
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关键在党。把握好学会工作的站位和方向关键是解决好我们的政治站位、思想认识、组织观念、工作作风等问题,真正做到心中有党、心中有人民、心中有健康事业。学会建立之初,我们就明确了学会的政治方向,具体到当前就是要深刻把握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、中西医结合的殷殷嘱托和深厚情怀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。要注重发挥党支部在学会建设中的核心作用,突出抓好理论武装,认真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指导学会扎实开展工作。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,积极探索党建和业务“双带头人”制度,推动党建和业务同谋划、同部署。要加强行业自律,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,坚决纠四风、转作风,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。
二、以内涵建设为“指引”,深入实施专委会建设提质增效行动
专业委员会是推动学会内涵建设的重要力量,在学科建设、学术交流、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作出了积极贡献,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。各专委会要以内涵建设为主线,在优化结构、提高质量上下功夫,坚守“四个面向”,真正解决中医药健康领域面临的痛点、堵点问题,推出一批新技术、新方法、新路径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。专委会凝聚了一批高水平专家学者,有条件有力量开展更深更广的调查研究,要加强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政策研究,更好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。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“风向标”“指挥棒”作用,做好各专委会绩效考核与评价工作,做到以评促建、以评促管、以评促强,真正激发各专委会建设的动力与活力。
三、以创新驱动为“动力”,在推动交叉融合发展上展现新活力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。创新是第一动力,是学会发展永恒的主题。学会成员涵盖了全省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教育、临床、科技领域的机构,覆盖面广、影响力大,这为实现交叉融合、协同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。要在学会内部特别是各专委会之间做好“加法”,一是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相融合,二是推动药物研究与临床相融合,三是推动中医和西医有机融合,四是注重技术与方法有机融合,推动“互联网+”向深度融合,努力结出交叉融合的丰硕成果。要在对外联络之间做好“乘法”,切实用好高校、地方、科研机构、医院等多种资源、多种优势,真正凝聚起协同创新、融合发展的强大力量,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学会力量。
四、以开放发展为“纽带”,加快“开门办学会、开放办学会”步伐
开放才能资源联动,开放才能创造新局。学会发展要坚持胸怀天下,就必须有海纳百川、开放发展的胸怀。要加强与政府间、非政府社会组织间、市场主体间的沟通合作,强化与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沟通联络,增强资源的统合力度。要搭建学会开放交流平台,指导、推进分支机构、专委会有针对性开展学术活动,打造特色鲜明的学会品牌。要探索开展评选表彰活动,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和支持下,开展全省中西医结合领域的教学科研项目、科技进步奖等评选工作。要健全科研创新向成果转化机制,推动学会横向课题“揭榜挂帅”,不断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。
五、以经营学会为“理念”,提升学会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
截至目前,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已经形成了董事会、分支机构、专业委员会不同层级相互衔接、职责分工较为健全、运行机制相对顺畅的组织框架,为推动学会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。要认真贯彻上级关于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要求,牢固树立“经营学会”的理念和思路,主动创新服务方式,规范学会组织管理,强化自身建设,努力提升服务能力,将学会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、权威社会公信力、持续自主发展力、强大自身凝聚力的学术社团,切实把科教、人才和医疗优势转化为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优势。